[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天骄之殇:真实记录中国教育30年典型事件

 
  书名:天骄之殇
 
  作者:吴树, 蒋铮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内容简介:
 
  教育是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时跃居“头条”,引发知识界、体与民众的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更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与个体命运息息相关。
 
  纪实文学作家吴树和《羊城晚报》资深记者蒋铮历时三年,深入专注地调查走访了中国内地数十家大中小学,锲而不舍地采访了百余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真实记录了三十年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若干个触目惊心的典型事件以及独特曲折的人物经历命运,展现了当下青少年与教育从业者们面对的精神迷茫与困顿,揭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反思的方方面面和艰难的探索求变之路。
 
  《天骄之殇》侧重高等教育领域,作者抽丝剥茧般剖析了高等学府里学术研究的弊端与高校学子的困境。知易行难,作者还专访了数位教育改革界的践行者,他们的成功与辉煌,挫折与失意,更可引发教育界与广大读者对于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成败得失深深思考。
 
  作者简介:
 
  吴树:作家、文化学者。代表作:长篇报告文学三部曲《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获《亚洲周刊》十大好书、“中国图书势力榜”十大好书等多种奖项;另著有《阿门》等多部影视作品,曾获多项国内外专业奖。
 
  蒋铮:广东省“十佳女新闻工作者”、《羊城晚报》主任记者,多次获广东省新闻一、二等奖。著有新闻作品集《走进新加坡 走进香港》。
 
  【试读内容】
 
  序
 
  三十年我们缺失了什么?
 
  掩卷而思,这不愧为一部奇书——中国教育的话题被千千万万的家庭为之焦虑、为之困顿并寄予殷殷厚望,在这同时,又被一大群权威专家所热议、所剖析,并言之凿凿地指明出路,却未见成效;面对多元思辨的无解,在莫衷一是的窘困中,以及说起话来就激烈爆棚的语境下,这本书究竟还有多少文章可做?这着实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但是本书作者做得非常出色,显然境高一界,艺高一筹。
 
  大面积深入、专注、机智地调查,而且常常锲而不舍地追踪式采访;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就随之一个足够的周期,不论是深受应试教育之害的学生,还是看似施害者的教师或家长,抑或是那些“超级考试工厂”的神话,作者都以职业的执著和极大的耐心关注着人物和事件发展的各个节点,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虎头豹尾的结构。如此竟然把一部非小说写得比当下许多小说都更精彩凝练,在一连串鲜活、可信、得之不易的故事中闪烁出灵性的光辉,从而令读者手不释卷。
 
  书中那些受害者与施害者犹如在同一沸腾的炼狱中,互为因果也互相转换,每一真实的案例都展现一幅“风情万种”却“撕心裂肺”的画卷,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书中那个名叫麦麦的失踪少年,还有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的龙凤胎,或是“天上人间”的刘彩霞,读来令人震撼之余,也伴随着一种近似禅宗的彻悟。类似的例子在书中几乎可以信手拈来。于是,我们看到作者代价高昂的、含辛茹苦的、义无反顾的付出,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直至海外,在调查现场敏锐地应对变化莫测的前沿格局,以期捕捉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也看到,这部书的精髓形于书内而修于书外。
 
  在这个意义上,此书的可读性对于众多关心我国教育问题的人士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谁输在起跑线上》以基础教育领域为主要题材,《天骄之殇》以高等教育领域为主要题材,话语的环境氛围似乎一张一弛。
 
  在普及教育阶段,孩子们本应享受更多快乐和更加健康的时光,却在书山题海的高压下喘息着。故事的高潮是那些升学率很高的“名校”,一人就读,全家动员;一届高考,千人拜树,万人放灯,夹道送考,弥漫着巫术般的狂迷。人生的目标如此浅近,误把理想当做现实,错把现实等同理想,以致暑期后开学的大学校园,本应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的大好时光,我们看到却是另一派松弛凌乱的景象。
 
  作者并不止于病态现象层面的精致描述,而是抽丝剥茧般地剖解着高等学府的外弛与内张——为项目经费的撕搏,为评职称的剽窃,以及依附于官僚体制的腐败和挥之不去的暴戾之气。通过一个个案例之后的链接、访谈和后记,从而将全书引向思辨的框架,向社会发出一声声叩问,并保持驾驭宏大话题应有的超然。
 
  国人说起教育改革的宏论可谓滔滔不绝。不过,毕竟言者易,行者难。在《天骄之殇》中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三位践行者——被称作“三剑客”的大学校长。他们一样的襟怀抱负,不一样的机遇,略显差异的性格,天壤之别的成效,在比照的镜像中意趣盎然。作者又在中西教育文化比较的回廊中荡漾了一下,答案清晰明了,结论欲吐还含,构成本书又一组华彩的乐章。
 
  众所周知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经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迁,人们应该有了更清晰的观察。其实,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穿,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乃钱学森之盼。
 
  三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拥有很多收获:基础教育取得傲人的成就,即使远在穷乡僻壤也播下知识的种子。高等教育更是辉煌显赫,每年从大学校园里走出令全世界为之眩晕的大批工程师,还有腹藏孔孟老庄又熟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人文学者。他们身影的背景是亮丽的教学大楼、雄厚的师资和无边际扩展的校区……这一切都可量化为庞大的数字,那数字令人瞠目结舌。
 
  但是,钱学森之盼依然悬浮于空中,可望未可及,现实与先生的希望相距甚远。
 
  三十年来我们显然缺失了什么?让我们重拾理想与现实这个并不新鲜又不可释怀的话题。三十年来,从成人到孩子的芸芸众生,人们的理想在一点点消磨、抽空、褪变,遂把滚滚红尘的功名利禄当做毕生追求的渴望。
 
  什么是理想?它的词义并不深奥,无非是比行尸走肉、沐猴而冠又多了一点精神的意涵,却足可使人回肠荡气、血脉贲张。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绝境中奋起;一个失却理想的民族,也可以在繁华似锦中枯萎凋零。
 
  中国教育后顾有忧,作者在书中击节长叹,其忧令此书的读者抚卷沉思!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