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记忆乡愁:汇聚43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作品

 
  书名:记忆乡愁
 
  作者:朱自清 郁达夫等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当代名家散文中选出关于“故乡记忆”的散文或诗歌,辑录成册。这些优美的文章,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而且每一篇散文都围绕着“故乡”而写,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本书的每一篇选文都配有知名播音艺术家的朗诵,名家散文+名家朗诵,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获得艺术和情感的享受。您用手机扫书内二维码,即可欣赏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精彩诵读。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著名文学家、学者、语文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等,出版有《经典常谈》、《诗言志辨》等著作。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同年10月,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散文集《屐痕处处》、《达夫游记》等。1945年,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失踪,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试读连载】
 
  乡思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 演播:闻齐)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