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汉剧史论稿》汉剧与武汉这座城市相伴生长

  “中国戏曲史视野下的汉剧史书写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由该校文学院朱伟明教授历时8年领衔编著的《汉剧史论稿》,引发来自全国的戏曲史学界专家关注。该书不仅梳理了汉剧发展、繁荣的历史沿革,还重点介绍了汉剧发展与近代汉口都市化进程的同步关系,揭示汉剧与武汉这座城市在文化上相伴、互融的依存关系。
 

 
  朱伟明说,汉剧是中国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源于西皮、二黄,早期称“楚腔”“楚调”“汉调”。明清之季兴起于荆襄,流行于湖北境内长江、汉水流域,并传播到河南、湖南、陕西、广东、福建部分地区,1912年始称汉剧。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发展,汉剧以汉口为中心长足发展,至20世纪20—30年代盛极一时,成为武汉各阶层娱乐最主要的形式。汉剧最后的成熟与繁荣在汉口完成,汉剧大师也都在汉口产生。汉剧繁荣期,汉口也有京剧演出,但它是外来剧。
 
  朱伟明研究发现,与昆剧以才子佳人戏为特色不同的是,汉剧剧目多为历史正剧,是大戏,而深入了解后会发现,汉剧中与“汉”有关的剧目占有很大比重。这个“汉”可以理解为汉族、汉人等。而当时楚剧尚在郊野民间流行。
 
  汉剧历史题材以两汉、三国、唐、两宋题材为主,尤以三国和两宋为重。有统计“三国戏”达93本。汉剧历史剧中,尤以《兴汉图》《哭祖庙》《李陵碑》《四郎探母》最为著名,这些以兴汉、护汉为题材的剧目,流传甚广,影响周边,现今湘北的常德汉剧,陕西的安康汉剧,粤东的广东汉剧,龙岩的闽西汉剧,皆沿用“汉剧”之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汉”民族精神的认同。
 
  “汉剧是最能代表武汉地域文化的戏曲剧种,她以武汉这座大都市为舞台,不断进步创新,可以说,汉剧于武汉,相当于沪剧于上海,相当于京剧于京、津两市。”朱伟明说。
 
  第五代陈派(陈伯华大师)传人,汉剧名家王荔在表演。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