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一篇报道:“他是中国最好的男演员,没有之一,他是陈道明。”作者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了陈道明在演艺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也是陈道明多年的粉丝,除了佩服他的演技,更佩服他的文化修养和立身做事。早就想写写关于他的话题,一是出于喜欢,二是也想通过领悟别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但终究不敢轻易着笔,怕自己笔墨太浅,承载不了别人生命的厚重。今天看到写他的文章,我的共鸣感油然而生。
陈道明,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最好的男演员?
无论身处某种行业,一个人能被冠之以“最好”这个不能轻易动用的词,他一定是用真实的成绩证明过自己不凡的实力,他身上也一定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某种魅力和能力,亦或是达到了某种令人折服的高度或境界。
在通往“最好”这条路上,作为演员,陈道明交出的最有份量的答卷便是他那一部部堪称经典的影视作品。
有人把他多年来饰演的人物分为两大类:帝王和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谱系中,代表政治的帝王和代表文化的知识分子是精神和气质相差很远的两类人,可陈道明却能自如的转换,隐忍与内敛中潜藏着倔强和自强,儒雅与阴郁中透着阳刚和霸气,这在中国男演员中实属不多见。
他性格中对立的两极在角色中都有过极致的表达和渲染。
从《围城》中的方鸿渐到《归来》中的陆焉识,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塑造已跨越了时代背景和个人局限。他演《围城》,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酸文人的气质也演出了自己骨子里的不为外力所夺之傲然;他演《归来》中的陆焉识,用不打折扣的演技诠释了中国老辈知识分子的情怀、坚守和风骨。除了对人物本身的领悟,他的表演中还浸透着来自于他自身对情感理解的人文底蕴。有人说他的演出兼顾了角色塑造和自我表达双重再现。他的个人魅力和气质在角色中的光芒甚至盖过了角色本身,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人物塑造的精准和人物本身的个性特色,反而是强化了人物借助他个性化的表演直达人心的力量。
《康熙王朝》创下的长久不衰的收视率是他到达演艺高峰的最好见证,在那部气势恢宏,厚重跌宕的历史剧中,陈道明把一代帝王的豪气与威严,以人性化的表演贯穿于一件事一件事的变化起伏之中,与细微处见精神。他不是那种始终以一种强大的气场支撑帝王气象的豪迈和空泛,而是依托收敛的凝重感,通过神态、眼神、声音、动作等细节的变化来表达康熙皇帝那种唯我独尊、胸怀天下的气魄和威严。正如陈道明自己所说,他追求的是那种大而无形,不怒自威的表演状态,有形就会有边界,真正的威严不是来自于有形的笼罩感,而是来自于内在的超越感。超越众生才能俯视天下,即,敢于展现真实的人性才能积聚出帝王的豪情。对角色理解达到这样“出世与入世统一”的境界,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年的潜心修行是分不开的。难怪,能真正领悟中国文化和人性内涵的人发出这样的惊叹:“他把康熙皇帝的王威演到了骨子里。”不论大众对陈道明演绎康熙如何评价,但能把一部深具历史感庄严感的帝王之戏表演的既真实又好看,这已不是一般演员的功力所能企及。
毫无疑问,陈道明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他过的人才情和人格魅力任何一项都有盖过别人的光芒,他注定会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没有之一,只有最好。有人用这样的语言形容陈道明:“他的“范”和“气场”岂止是过目不忘,简直是过目刻心,简直是剜目烙心。所谓“自从一见挑花后,直至如今更不忘。”
陈道明的粉丝众多,媒体号称其女粉几乎实现了从师奶到少女的全频覆盖,撇开演技,但就其文化、内涵、人品、气质便无人能抵。
著名笑星演员宋丹丹曾微博发文,感叹于陈道明的男人魅力。“如果你是一个成熟女性,当你认识了陈道明,你要是不爱上他那一定是你缺乏自信(就像我)。今天他在我家弹琴的一霎那,我觉得那样美……道明,你返璞归真让人惊叹!怎么会?!!随后,宋丹丹还拍下了”人去琴空“的景象。这虽有戏言的成分,但其中的夸赞也是溢于言表,难以掩饰。
这种所向披靡,横扫凡尘的魅力不仅展现出了陈道明人生抵达的高度,也潜含了他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陈道明的演艺人生从青涩到中年,人们忘不了《围城》中的方鸿渐;忘不了《我的1919》中的顾维钧;忘不了康熙皇帝的凌厉威严;忘不了《中国式离婚》中宋建平无奈和挣扎;忘不了《归来》中陆焉识的坚守和悲凉……在这一部部的影视剧中,陈道明不仅在演绎别人的人生,其实,更多的也许是对自己人生的坚守和打磨。
当年《围城》播出的轰动效应,让年轻的陈道明一夜成名,跃升一线演员。迅速走红带来了浮躁和狂妄,直至通过与文化老人——《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多次谈话,他才认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从容。他反思自己,在这样的文化人面前,突然发现自己特别可怜。人家是真正的文化人,自己是饰演文化的人。
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我觉得我的前半段生活近乎可笑,也有点摇头晃脑了,有点莫名其妙。当你突然间被别人的赞扬声包围了,你的抵抗力到底有多强?你还是你自己吗?”这样的反省,促使陈道明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定位,后来,他给自己定了未来希望成为的样子:一个满腹经论,却不炫耀的年轻人。
陈道明是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他曾题写“真情演戏,真性做人”。他说,“演戏和做人是紧密联系着的,都要坚持一个真字,都要投入真情,下真功夫,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要不然就演不好戏,更做不好人。”他这样说给别人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多年来,他始终是对心中的规则坚守最彻底的人。
作为演员,他尊重艺术,在创作上专注投入,精益求精,一个角色,反复揣摩。据说,他在表演上的较真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
而在做人上,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有自己的坚守和底线。
他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去做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比如,不去跟风和别人一样成立工作室或做导演,知道中国影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去改变。所以,只要求自己把能做的事做好。他说他给自己设定了为“人”的下线,你可以不知道对社会和朋友有多大的贡献,但一定不能有破坏性。“不管任何情况下,不能对人和社会有破坏性,这是做人的底线。”
对现实颇感悲哀的他说自己看到了问题,却改变不了。所以他选择远离人群,让自己边缘化。
在社会担当上以身作则,敢于直言,满满的正能量。
他敢于对采访者表达自己的态度,“难道所有存在价值的最高标准就是钱?那社会的德行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我该问的了。我着急的就是人性、价值观的堕落。在某些地方,我们是在退步。”
最近几年,在不多接受的采访中,陈道明已经不局限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
针对明星艺人吸毒事件是因为压力过大。陈道明说:“现代人谁没有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演员,比普通老百姓挣得多,社会关注度高,要非说有压力,也是在名利场上想出名、想风光的压力。用压力解释吸毒,纯属借口。我们从艺者要永远记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首先要有基本的教养。简单讲,在家尊老爱幼,在外遵守社会秩序。吸毒,就是没教养!”
另外,在接剧本方面,陈道明的标准也很明确:“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剧本里有太多扬恶的东西我干都不会干。”
据说,陈道明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艺人”,他说自己是演员,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人民文艺工作者”是个庄严而伟大的称号。他常说演员只是他的一个职业,并不能代表他对人生的追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陈道明之所以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同,他身上承载的东西根本不是一个单纯艺人所能达到的。陈道明一直是一个有所坚守的人,演戏只是他表达自己内心坚守的一种手段。他不仅是演员还是文化人,是一个有着双重担当、有着深重社会情怀的优秀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