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十三五”规划再次向国内外发出“新常态”宣言,即一方面继续维持年均6.5%以上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实施伴随阵痛的结构性改革,重组国有企业并调整冗员。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3月7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花了约两个小时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改革”这个关键词近70次。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6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经济目标,寻求在刺激和改革中国经济这两个目标之间达到平衡。
李克强宣布今年的增长目标区间是6.5%至7%。同时,他预计财政赤字比例将升至3%。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艰难地转变效率低下、资本密集的增长模式,同时为经济放缓提供缓冲。
报道称,经过持续15年的全国扩张之后,北京的决策者还必须应对一个更为分化的经济。
“去一下北方工业地区的某个炼钢重镇,或者驱车经过某个二线城市绵延数英里的闲置公寓楼,你会看到中国正处于经济衰退中,”咨询机构风险控制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安德鲁·吉尔霍尔姆最近写道,“看一看江苏某个私营服务业公司的表现,或者走访上海的某个研发园区,你会看到中国仍然享受着两位数的增长。”
报道称,李克强正在推行一项税收改革措施,此举将向地方政府输送更多财政资源,并让它们承担新的支出任务。在被问及经济放缓的重灾区将如何履行其新义务时,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这正是财政改革的意义。此举将增强它们的应对能力。”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6日报道称,根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下调到6.5%至7%。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愿景,李克强称,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
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浙江代表张天任说,他赞同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对于传统产业,一方面让它过渡和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培养新动能和新兴产业。
报道称,为了培育新的“双引擎”,中国政府开出的药方在“两会”期间再次得到强调——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被总结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李克强在报告中强调了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并再次提到了“僵尸企业”。这些企业被认为是去产能的具体目标。
为了达到去产能的目的,李克强宣布中国政府将拨款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报道称,中国经济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和愿景,但还需要耐心地等待结果。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