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国家科技奖首开经济效益核查 回应不实传言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2016-01-08|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不仅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高端产业链,也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如今,以京沪高铁为代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速铁路,已经成为“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的“抢手货”,成为
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创新了吸附及催化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控制系统,开发了产品分离高效、芳烃转化充分、原料精制环保的成套技术,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竟争力,实现了关键装备的“中国创造”,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成套技术的国家。这套技术在扬子石化等4家企业应用,已实现利润11.5亿元。

  上述这两项技术及应用,均被评为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像这类高新科技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不胜枚举。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与往年不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过程中,首次开展了经济效益核查试点,引导学术诚信。

  多项重大成果“见金见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激励自主创新,引导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重点奖励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以及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核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近年来,我国重大原创科学成果接连产出,自然奖连续三年产生一等奖,基础研究发展的势头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李培武等专家发明的针对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的技术和装置,有效保障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杨瑞馥等专家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急诊、疾病防控、生物反恐、食品安全、违禁筛查等多领域。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组自主研制了57类126个品种激光焊接、切割系列装备,并实现了产业化。成套工艺装备在神龙(标致)、长城、江淮、上海通用、江铃(福特)、广本、比亚迪等313家企业应用了538台套。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首创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及双规准设计谱等理论和方法,以及全概率、多目标的设防理论与技术,攻克了世界性难题。成果已在上千项各类重大、复杂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得到成功应用,提升了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的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抗震技术及创新体系的发展。

  另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找油气禁区,指导发现了三个地质储量10亿吨级大油区和一个3.5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建成了“西部大庆”。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硅衬底LED产业化,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产品成功应用于路灯、手电、矿灯、彩屏、家电数码等领域,用户分布于中、日、美、韩等国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表示,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经济效益核查试点,为后续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核算方法与核查机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绝密”项目造福百姓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确保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空间技术、材料科学、军事医学、信息安全和国防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一些项目技术突破性强,在本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奠定了我国舰船发供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推动了我军舰船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团队联合攻关、军民融合的突出代表。如叶俊华等人对中国昆明犬进行复壮与改良,已繁育优质警、军犬及其他工作犬5万多头,在维护国家安全、反恐制暴、打击预防犯罪中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等人采用现代药学方法成功研制人工麝香,保证了含麝香中成药的传承,成为中药源头创新的范例。今年,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麝香属动物源性珍稀中药材,具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433种中成药处方中麝香为关键原料,尤其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瑰宝级中成药中麝香是君药(又称主药,在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但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严重破坏,致使麝香药源紧缺,市场上伪劣掺假品蔓延,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介绍,目前麝香年需求量在15吨以上。我国仅存雄麝5万头左右,即使全部捕杀,仅得麝香0.5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975年卫生部组织课题组以“绝密”项目开展了人工麝香的研制。

  这一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历史性难题,保证了含麝香中成药品种正常生产,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课题组介绍,目前,人工麝香市场占有率达到99%以上,累计销售超过90吨,相当于少猎杀了2600多万头野生麝;年用药病患者超1亿人次,降低费用30-50%,惠及广大民生。

  在西药创新领域,丁列明等15位专家开创了国内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先河,开发了我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药价仅为进口药的三分之二,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杰出成果。这一科技成果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的学术地位,填补国内空白并打破国外专利药品的市场垄断。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