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中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将给他们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带来很大变化,其中以心理变化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失落、孤独、气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下去将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机能下降、中老年性疾患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老年朋友总喜欢拿自己与别人比。什么自己的身体没有同龄人好;退休工资没有别人多;自己子女下岗在家;没有别人家的子女能干、孝敬,自己住的房子没有别人的大……结果这样比来比去,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平添了一些无名的烦恼,整天愁眉苦脸,身体也差了许多。总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公平,没有了生活的乐趣,也缺乏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老年朋友应该换个角度想问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
人总是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最终总要老的,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有的老人心不老,注意心理年轻化,注意保养和锻炼身体,其心理年龄远远小于自然年龄,永葆青春,从而推迟了衰老的到来,从而延长了生命。永葆青春,从生理上说是不可能的,从心理上说,则有此可能。然而有些人就不大一样了,年纪还不大,就从生理到心理都呈现一种衰退、老化状态,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像个十足的老人。
人总是要老的,但对“老”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李商隐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消沉、伤感的情绪。朱自清写有自勉诗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刘禹锡却鼓起勇气说:“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
要坚持做到人老心不老,首先要做到思想不能老,心理年轻化、不保守、不固执、勇于接受新思想,热情对待新事物,思想跟上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意义。其次要做到精神不能老,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写过“年方八十”,那种不服老的精神气概值得学习。
冰心老人91岁时写过一篇文章说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要有不服老、不知老、不畏老的精神;朝气蓬勃,乐观开朗,豁达大度。活得像个“年轻”老人。再次,情致不能老、兴趣广泛,绝不能有失落感,把生活搞得丰富多彩,十分完美。积极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文化活动,如书画、听音乐、写文章、弈棋、养花、钓鱼、旅游、聊天、和小孩相处……等,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