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中老年人的“黄昏”心理表现都有哪些?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很多中老年人出现了“黄昏”心理,其通常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退变”,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一般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克服,下面介绍一些典型的“黄昏”心理表现及调理方法。
 

 
  冷落遗弃感
 
  有的中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般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应以平常心面对。
 
  累赘包袱感
 
  有的中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起中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老年心理学认为,困守斗室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中老年人是人生的秋天,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是中老年人,如孔子、孟子、恩格斯等。中老年人尽可以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二次创业,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
 
  孤独寂寞感
 
  人到中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分析与调适:人老退职,告别了众多的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另外,子女与中老年人长期分居,也会引发孤独之感。中老年人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去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活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收藏、书法、剪报等,让孤独感慢慢淡化。
 
  黄昏末日感
 
  有的中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中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分析与调适: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中老年人应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分析与调适: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来说,中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暇时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