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城市婆媳矛盾日渐趋缓,其产生的原因也形式多样。
★角色的转变
在婚前,婆婆和媳妇两个角色彼此不相冲突:母亲与儿子,儿子与恋人。而婚姻诞生了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婆婆——儿子——媳妇。由于城市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而且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大多都是自由恋爱。媳妇从自由恋人跳跃到太太的层面,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挑战?是不是已经具备了操持家庭幸福的能力?集娇宠于一身的儿子能胜任吗?婆媳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源于这种角色在转变与适应中的冲突,家庭角色很难摆平这三方面的压力。
★爱的竞争
从“爱的本质”来分析,一个男人对母亲的孝顺与对太太的爱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爱。婆媳问题就在于婆婆与媳妇不容易看清楚这一事实。母亲与太太都希望这个男人属于自己,都渴望得到这个男人全部的爱,而这个男人又将听命于谁?简而言之,当儿子爱太太时,婆婆不必认为“娶了一个媳妇,失去了一个儿子”,当丈夫孝顺婆婆时,太太也不必生出“先生并不属于我”的思想。
★传统观念的影响
“三从四德”的传统在城市年轻女性的思想中巳不再是家庭常规。她们千姿百态,在个性的思维领域中创造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外观的行为方式也难容忍“传统”。虽然城市婆婆与农村婆婆相比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但也跟不上变幻莫测的世界,而这进了门的媳妇却是新时代的产物,她老人家能适应吗?婆婆能放下权威的架子继续分担家务吗?婆婆能重新操起时代的课本,改变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生存原则吗?媳妇又能委屈自己保全“婆媳之和”吗?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光怪陆离的变迁,婆婆不能及时更新观念,媳妇在这个时候则应体谅婆婆的唠叨和爱护,适度地把持家居行为,积极适时地与婆婆交流。和谐地相处,就要学会忍让,遇到这样的矛盾问题婆媳双方各退一步,事情就会进入可以调和的地步。尽管这些引发婆媳矛盾的火种客观存在,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也要怀着尊重的心态慢慢沟通。在消费观念上,城市媳妇注重包装自己,舍得花钱,讲究享受生活,热衷于尝试新的消费方式;而婆婆较为固执保守,不能接受儿媳把大量的钱用于购买衣物、首饰、化妆品及用于娱乐、休闲。
★不能及时沟通与交流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通过交流沟通而解决的。反之,各持己见,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爆发出大的冲突。譬如,婆婆认为媳妇娶进门,理所应当操持日常饭菜,哪知媳妇下班后一进家门便坐下休息;媳妇则认为婆婆做顿饭也是人之常情……婆婆怨媳妇不明事理,娇生惯养;更舍不得让自己的儿子埋没在柴米油盐中。媳妇怨婆婆不体贴自己。诸如此类小事,若双方明理讲清楚,的确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而谁也不愿多说一句,误会在这沉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加深。所以说在家事中怎么讲,讲什么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媳妇理解了婆婆,婆婆也要理解媳妇。媳妇应间接地让婆婆了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只有理解才能沟通,也只有理解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婆婆了解了媳妇的辛苦工作后,从内心里对媳妇多了一份体贴,从而会主动地为媳妇分担家务。
★儿子、丈夫的角色职能
在婆婆媳妇关系的协调中,男性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而多重的角色。男性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恰当地利用自己的“焦点作用”解除误会,摆平安抚爱的两端。男性善于协调对于一个家庭和睦会起到一种积极暗示的作用,是婆媳情感的桥梁与纽带。如今城市的年轻人结婚时都买房或租房子,并且单过,每逢节假日才回到父母家中团聚。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婆媳之间有了适当的距离,摩擦少了,矛盾也随之减少,在相聚时反倒多了一份亲近感。这种形式的城市婆媳组合,更突出了丈夫的“中介服务”功能。忙碌的工作和交际加上自我意识的觉醒,使现在的年轻儿媳都在回避和婆婆的面对面。这种婆媳空间的距离是不是让婆婆和媳妇都脱离了关系呢?微妙的婆媳矛盾在儿子身上拉开了序幕。儿子替媳妇熬汤,媳妇为婆婆织件毛衣,要儿子转送,婆媳关系处在无形之间,儿子则带上各式各样的礼物和借口穿梭于母亲和妻子之间。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儿子完成不了婆媳之间的中介服务,也不可错用角色职能。媳妇也应在行为语言上拉近婆媳的心理距离,真心实意地做婆婆的“贴心人”。
★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城市家庭双方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性,婚后生活不能及时独立,他们依附性、依赖性极强。儿媳妇期望能从婆婆那里得到一种新的母女关系,即儿媳期望婆婆能为婚后的生活承担更多的义务,而婚后婆婆没有意想中的经济帮助和生活支持,于是出现很多不满和怨气。从婆婆的角度考虑,儿子结婚后,婆婆内心不免有失落感,那种独占的感觉、拥有的感觉都在逐渐消退。再者,婆婆心理上认为媳妇进门后家务事应该有新的分配,而生活的依赖有时反而加重了婆婆的负担。因此对婆媳关系在心理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开婆媳关系的“雷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工作。
★文化素质差异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大、中、小型城市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都有了普遍的提高。在城市家庭中一部分婆婆和媳妇都是知识分子,在这样的“高水平”家庭中婆媳矛盾少而“精”,多有将油盐酱醋的矛盾升级为精神文化的思想斗争,而工于心计。也有一部分是非知识分子家庭,相对来讲,婆媳的生活圈较为狭小,婆媳矛盾也陷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婆媳文化层面的不同,各自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亦有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社会地位就是不同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其对社会的贡献值的高低不同。在婆媳关系中婆婆和媳妇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所产生的婆媳矛盾也不相同。如工薪阶层和个体经营的婆媳关系,不同职业、不同职务的婆媳关系等。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管你身居要职,还是身为平民,只要你相信你的幸福,正视你的不同,正确把持不同类别的婆媳关系,你就可以生活得很好。
★经济收入存在差距
一个城市包罗万象,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从事不同的行业,家庭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婆媳关系中常听到“谈钱色变”、“财大气粗”这样的话,经济上的纠纷也是引起城市婆媳关系不和的一大特点。比如现代家庭里,能包容一个有不良卫生习惯、节俭到天天捡破烂的婆婆吗?也有这样的情况,婆婆家底丰厚,却又出手小气,看着媳妇衣不华饭不香,也不肯援助一把。反之,媳妇的生活日渐好了起来,而苦水里熬出来的婆婆的生活却并没有相应提高。如此下去,一个屋檐下却是两种生活,婆婆和媳妇能同步而行吗?不管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城市婆媳关系中的经济收入差距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居住环境的差异
我国目前城市的居住条件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商品房市场活跃,付款形式多样,另立门户的生活方式已是现代家庭的婆媳相处的主流。一般情况下,分家另过,婆媳矛盾较为少些。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婆媳关系相对缓和,甚至于有了“事缓则圆”的机遇。当然城市的生活层面是多样化的,因经济困难、收入有限而三代同堂的家庭也是有的,婆婆和儿媳妇处在一个屋檐下,摩擦的几率也就多了起来。且婆媳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多是由于家务问题和经济问题,有的女青年结婚后视婆婆为佣人,家务活都推给婆婆去干,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在经济上只知道“啃”老人的,自己攒家底,就会出现纠纷。婆媳吵架,儿子作难,长久下去,谁看谁都不顺眼,在紧张沉闷中过日子,就会引发出情绪方面的疾病来。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