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对婆媳中就有九对不和。为什么婆婆与儿媳同为女性,同为一个家庭的同一角色就不能好好相处呢?纵观古今,在婆媳相处的历史中,常常不是婆婆欺负儿媳,就是儿媳虐待婆婆。社会发展到21世纪,虽然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那样激烈,但婆媳关系仍然是所有亲情中最复杂最敏感的关系。
今天,古代婆婆对儿媳统治作为封建的礼教被推翻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翻身做主的儿媳用同样的方式对婆婆进行压迫。而这种愈演愈烈的婆媳之间的矛盾,用经济学来分析,根本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即儿媳与婆婆之间对家庭管理权、经营权的争夺,因为经济权力的支配直接决定着在家庭中的权力地位。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也具有生产、消费、分配的功能,家庭成员间是以血缘为纽带连接的,它的内部管理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在家庭这个社会中,女性是主要的管理者与经营者,按照长幼排序,婆婆自然拥有绝对的权力。然而,婆婆与儿媳是家庭中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她们之间缺乏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宽容与理解,也难有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关爱与帮助,与家庭其他成员间的关系相比,她们之间最难协调的是斤斤计较。一般家庭成员中即使出现矛盾,解决起来也因亲情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往往复杂问题简单化,而婆媳之间因为缺乏弹性,就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
因此对于儿媳而言,以一个新来的人的身份进入婆家,面对的是新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这个家庭中需要跟丈夫以外的人相处,特别是婆婆--这个家庭中的管理者来进行协调和沟通。而儿媳的身份,也就决定了自己是家庭管理者的新代替者,也就是丈夫经济支配权。
关于丈夫的经济支配权,一般情况下,在儿媳未进入婆家之前,儿子的收入大都由母亲来掌管,并且儿子挣的钱给母亲花也是天经地义,但儿媳进门之后,儿媳就希望丈夫的经济收入由自己--这个家庭的新主人来支配和管理。这就势必跟婆婆形成了主人身份的更替,因为经济收入的支配权决定着这个家庭成员的地位,掌握和支配家庭中这个男人的经济收入的人必定是这个家庭的主人。
因此,很多儿媳就会跟婆婆争夺经济收入的支配权,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谁当家的问题。媳妇嫁给丈夫后,认为跟丈夫就是一家人,也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从法律上来讲夫妻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媳妇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该由自己来支配丈夫的经济收入,新家庭由自己来当家做主。这样的思想势必冲击到一直以来当家做主的婆婆,婆婆不会轻易退下这个家庭的历史舞台,甘于走入幕后,迟迟不肯将经济权力交给儿媳,从而导致了儿媳的不满,会认为自己的婆婆干涉自己的新家庭,在金钱上防着自己,不把自己当家人看待,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尊重等,这种情况下,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