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老人5年打出800个板凳 捐赠福利院

来源:新浪2016-04-28 09:16:15
支持键翻阅图片
1 / 
上一个
  •   78岁王宏云是合肥一名退休的老党员,做了一辈子的木头模具,练就一把好木匠手艺。2011年起,老人重拾技艺,开始做起小板凳来,将平日里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购买木材、油漆等材料,手工制作了800个小板凳,全部无偿捐赠给合肥的社会福利院和特教学校。
  •   2011年至今,王宏云老人已手工制作累计800个小板凳。“一个都没卖过,一开始是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谁家有孩子能用得上,就来拿一个。”王宏云说,后来,他做得越来越多,就考虑把小板凳送给福利机构。
  •   王宏云家中有很多本大红色捐赠证书,这些都是老人珍贵宝贝。合肥、巢湖两地的儿童福利院,以及经开区一家残疾互助协会,都有他捐赠记录。“每次至少捐100个小板凳,反正每年攒到了这个数,就联系福利机构捐出去。”老伴刘奶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算手工钱,这些年花费近万元。
  •   而王宏云笑着说,为了节省成本,他经常骑着自行车满城转悠,见到街头巷尾被丢弃的废木头,就捡回来废物利用。王宏云在社区里早已是个名人了,他做的小板凳也是有名的“爱心牌”,专门捐给社会上需要的人,如今老人的“业务”可是繁忙得不得了。
  •   记者来到王宏云老人家,他正在做板凳,一块块木材堆放在一起,王老细心地拼接裁剪,制作出一个个成品,工艺精致美观。他现在正在做的这些小板凳,一部分是给庙岗乡的老人,“给他们家里人做的,他们打电话来说想要嘛,朋友介绍的,我就帮忙做呗。”
  •   还有一部分,王老要寄给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现在街面市场上的小板凳,全都靠钉子钉、胶水粘,不结实。我这些小板凳用的都是结实的木料,也是传统的木工手艺,全靠榫头、卯眼固定。”王宏云说,一个小板凳做下来,只在面上用了六根小铁钉。
  •   小板凳做得结实,王宏云说是为了孩子们坐起来舒适、安全。“孩子们好动,不做结实点,架不住他们折腾。”老人说。小板凳的棱角处,都被老人打磨得十分圆润,就是为了防止孩子们被划伤。图为一家聋儿康复机构的创始人程海燕来到王宏云老人家中为他送上感谢信。
下一个